化妆品主要属于什么行业?
在美妆专柜精心挑选护肤品,或是在直播间踊跃抢购彩妆时,不少人心中会泛起疑问:化妆品到底属于哪个行业呢?从国民经济的分类标准到产业生态的独特特性,这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有着明确的行业定位和丰富的产业底蕴。

从官方的分类视角来看,化妆品的行业属性有清晰的界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化妆品归属于“C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这一大类,具体被划分到“C2682化妆品制造”类别中。
化妆品行业的产业属性还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架构上,呈现出“以化工制造为核心,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产业链的上游是原料与包装供应环节,这里既有巴斯夫、德之馨等全球化工界的巨头企业,也有华熙生物、科思股份等本土原料企业,而包装方面则由合兴包装、锦盛新材等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处于中游的品牌制造环节是行业的核心所在,像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和珀莱雅、贝泰妮等本土品牌在此展开激烈竞争。部分企业通过ODM/OEM模式与科丝美诗、诺斯贝尔等代工企业合作来完成产品生产。产业链下游则借助线上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商超专柜等多种渠道,将产品推向消费者,从而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化工产业循环。
然而,化妆品行业并非仅仅是单纯的化工制造产业,它还兼具消费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双重特性。从消费品属性来讲,其市场的发展高度依赖消费需求的拉动,如今已细分出护肤品、彩妆、香氛、洗护产品等多个品类,其中护肤品在市场份额中占比最大。随着消费层次的不断提升,功能性产品与天然有机产品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文化创意属性来看,各品牌通过精心设计、巧妙营销以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来塑造品牌价值。
从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化妆品行业呈现出“分层竞争、国货兴起”的态势,这与它作为日用消费品的属性十分契合。高端市场依旧由香奈儿、兰蔻等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中端市场外资品牌优势明显,而在大众市场中,本土品牌凭借品质的提升和文化的赋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高盛报告表明,自2025年起,本土品牌通过实施高端化战略、优化渠道等举措,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化妆品本质上属于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并且它融合了消费品的市场特性与文化创意的价值,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正逐步构建起“以制造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新生态,这也让化妆品行业成为一个既具备刚性需求又拥有增长潜力的重要产业领域。